您的位置:首页 > 庞剑锋读曾国藩 >

庞剑锋读曾国藩

咨询电话:010-66219029
咨询电话:010-63131720

庞剑锋:肃顺——弱联系的强影响

美国知名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在《弱联系的力量》中提出了“强联系”与“弱联系”的概念。强联系就是平常联系较多,关系较为密切,好哥们那样的。弱联系就是指平时交流不多,互动少,联系较弱,与现在的“朋友圈点赞之交”有点类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晚期,他在调查中发现,平时关系密切的朋友反而没有那些平日里联系不多的人更能发挥作用。关系好的人基本帮不上忙,能介绍工作给你的基本是弱联系的人。

根据这个理论来看晚清历史,肃顺恰恰是曾国藩的弱联系朋友,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肃顺举荐曾国藩

曾国藩如果不做两江总督,那么平定太平天国的大功劳还能不能算在他头上呢?假如左宗棠或者其他人在两江总督的位置上来平定太平天国,而曾国藩只能作为参与者之一,并非主要领导者,那么他还有显赫的历史地位吗?显然没有。哪怕他文采再好,道德再好,都不会被某些学者称为“圣人”、“完人”。不得不承认,官位高、军事功劳大在曾国藩的历史评定体系中至关重要。

那么,是谁推荐曾国藩做两江总督呢?不是曾国藩的老铁胡林翼,更不是曾国藩的嫉妒者左宗棠,而是跟他基本没啥联系,只有点头之交的晚清权臣肃顺。根据曾国藩的幕僚薛福成《庸庵笔记》记载,本来咸丰帝准备把两江总督这个位置留给胡林翼的,但是肃顺提议说胡林翼在湖北办事挺不错的,如果调动了不太好,还是曾国藩做两江总督吧。咸丰帝听着觉得可行,就把两江总督给了曾国藩。“胡林翼在湖北措注尽善,未可挪动,不如用曾国藩督两江,则上下游俱得人矣”。

清代徐宗亮的一部笔记《归庐谭往录》也印证了薛福成的说法。肃顺举荐了曾国藩,对社稷有功。江浙两省失守,东南几个省份沦陷,咸丰皇帝每天都接到紧急的战报,听都听烦了,也开始厌倦于政事的辛劳。天天一上班就告诉我,说我买的股票一直跌,谁不烦呢?两江总督何桂清因为贪生怕死被捉拿问罪,接任的人还没有定下来,肃顺推荐了曾国藩,并获得了皇帝同意。

“尚书肃顺......然荐举曾文正公,有功社稷,不可不知。当江浙失守,东南数省,沦为鬼域,文宗皇帝日接警报,亦倦勤矣。两江总督何桂清既以逃死拿问,而代任殊未定人,肃首以曾某为请,得旨即行。

肃顺为什么要举荐一个没有深交的汉人呢?从各种史料来看,曾国藩一生都没有给肃顺写过信,在肃顺活着的时候,曾国藩也没有在日记、书信里提到过他。似乎在曾国藩的生活里,肃顺的存在感很低。当然,肃顺和曾国藩在北京的时候肯定是认识的,见过面的,毕竟大家在同个公司上班,两个人的部门之间还有交集。咸丰皇帝登基后曾国藩还没有失宠,还做过礼部、刑部等部门侍郎,是汉臣中的佼佼者,京官没有不知道的。


爱新觉罗·肃顺,字雨亭,郑亲王乌尔恭阿的第六子,会投胎,赢在了起跑线上。道光中期,肃顺就被封为三等辅国将军,咸丰皇帝即位后又马上升职为内阁学士。内阁学士是内阁大学士的属官,从二品,肃顺还兼任副都统、护军统领、銮仪使。銮仪使是掌管皇帝皇后车驾仪仗的,那是天天在皇帝眼前刷脸的存在,相信高级京官也没有不认识的。

这样推测起来,这两位仁兄平时点头打招呼是必须的。可以想象,虽然两个人不会整天“仁兄贤弟”的,但是二人应该还是比较积极热情的。咸丰元年,曾国藩上书《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直指咸丰帝的过失,满朝震惊。相信在那一刻,肃顺投来了赞叹的目光:这个大臣很耿直,真敢说!

咸丰四年,肃顺又被封为御前侍卫,可见深受皇帝信任。御前侍卫也是属于皇帝身边的人,宋朝时期的南侠展昭当初也是御前侍卫,还带刀呢。

(二)肃顺特别务实,亲近汉人

既然肃顺跟曾国藩不熟悉,为什么要举荐他做这么重要的岗位呢?有油水居然不留给自己人捞?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肃顺的做事风格比较注重事情本身,对汉人没有偏见,甚至觉得汉人更有能力,更有用。

这不只是肃顺主观上的看法,这也是客观的事实。八旗子弟、王公贵族,确实比较慵懒。事实上,汉人的确更有能力。所以肃顺比较公正,说汉人的好话。《清代野记》记载,肃顺经常说满人太糊涂,不能为国家做事,就知道要钱。所以肃顺对满人没有对汉人那么好,满人很讨厌他。“常谓满人糊涂不通,不能为国家出力,惟知要钱耳。故其待满人,不如其待汉人之厚,满人深恶之。”肃顺确实是会做事,但是他太不屑于“做人”了,直接地跟满族子弟拉仇恨。

由于肃顺在咸丰皇帝身边不断地说汉人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咸丰皇帝。所以客观来说,咸丰帝在早期还是很英明的,对汉人也是很重视的。这都是肃顺的功劳。“文宗用人,惟贤是尚,不分满汉,皆肃顺匡辅之功。”

肃顺不仅对汉人重视,对湖南人还特别熟悉。他是对事不对人,虽然他为人比较骄横,但是他经常做正确的事。他喜欢招揽各种人才,其中包括郭嵩焘、尹耕云及举人王闿运、高心夔等。这些都是出自肃顺的门下,里面还不少是曾国藩的湖南老乡呢。肃顺听取他们的言论意见并上陈给皇帝。“肃顺日益骄横,睥睨一切,而喜延揽名流,朝士如郭嵩焘、尹耕云及举人王闿运、高心夔辈,皆出入其门,采取言论,密以上陈。”看来肃顺也是个爱才惜才的人。而在这些人中,郭嵩焘是曾国藩的密友,肯定在肃顺面前说了曾国藩不少好话。在这样的背景下,曾国藩本人虽然和肃顺只是保持弱联系,但被肃顺推荐也是顺其自然了。

除了曾国藩,跟肃顺完全没有联系的湖南人左宗棠也被他帮助过。左宗棠被官文弹劾,幸亏有肃顺帮忙才免了罪,而且还破格升了职。“左宗棠为官文所劾,赖其调护免罪,且破格擢用。”左宗棠通过郭嵩焘,郭嵩焘通过潘祖荫上疏皇帝,然后肃顺加以肯定。这种好事可不是谁都能遇到的,本来差点被处罪,最后没被罚还升了官,我们中国人爱讲“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有些年轻人以为,只要我们自己做事做得好,用不着说去巴结别人,千里马终究会被伯乐发掘的。其实还要有好运气,能有一个像肃顺一样的领导。曾国藩、左宗棠的例子也告诉我们,弱联系是有大影响的。放到当代也同样适用,很多朋友圈的点赞之交,指不定哪天就帮了你大忙!

(三)曾国藩为何没有受到肃顺的牵连

       由于肃顺过于看重做事情,得罪了很多满人,招来了不少反对他的人,尤其是皇族。他也算是个胆大的人了,皇族都敢随便得罪。肃顺在收揽大权、树立威信的时候,多次设置清除异己的刑狱,民间关于他的舆论不太好;他又上奏降低了八旗军的工资,这虽然是正确的事,但也得罪了很多人,毕竟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嘛。“肃顺揽权立威,数兴大狱,舆论久不平;奏减八旗俸饷,尤府怨。”

 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病重,传谕让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同治皇帝,具体办理一切政务。但是御史董元醇上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肃顺知道,慈禧这个人有很大的潜在的危险,就想驳回,但是两宫太后没通过,僵持不下。“御史董元醇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肃顺等梗其议,拟旨驳斥,非两宫意,抑不下。”

奕䜣是咸丰的弟弟,他估计想着他哥哥归西了,大权放给八个外人,权力一点都没捞着可不行。于是慈禧就与小叔子联合,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咸丰十一年九月,肃顺在护送咸丰帝回京途中,于密云被捕,随后下狱。“肃顺方护文宗梓宫在途,命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譞往逮,遇诸密云,夜就行馆捕之。”赐载垣、端华自尽,斩肃顺于市。

      肃顺被处死了之后,清廷下召要彻查他的党羽。肃顺结交的如杜双奎、袁添喜等人,都被处以重刑。“肃顺既伏法,诏逮所与交结之内监杜双奎、袁添喜等置重典。”很多人以为曾国藩是肃顺这条线上的,朋友为曾国藩捏了一把汗,仇人等着看戏。但是结果并不与他们期待的一样,慈禧太后派人查了肃顺的家,搜出来很多大臣巴结肃顺的书信,却没有搜出曾国藩的。这证明了曾国藩与肃顺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那么,为什么曾国藩没有去巴结那么重要的首席军机大臣肃顺呢?

第一、曾国藩够谨慎。先前王闿运就想跟肃顺联手把慈禧太后给赶下台,但曾国藩没同意。王闿运儿子王代功《湘绮府君年谱》描述,肃顺的幕僚王闿运来游说曾国藩,建议曾国藩去觐见皇帝,申明祖制,讲明后宫不得临朝干政,天下才会太平。但是曾国藩素来很谨慎,毕竟小命只有一条,他怕功名太盛,会惹人猜忌权臣干政。但是曾国藩也不想处罚王闿运,毕竟人家说出了他的心里话,所以收到书信也没上报。“恭亲王宜当国,曾宜自请入觐,申明祖制,庶母后不得临朝,则朝委裘而天下治。曾素谨慎,自以功名太盛,恐蹈权臣干政之嫌,得书不报。”

第二、曾国藩对肃顺执政以来的某些做法也有点意见。咸丰九年,他在给胡林翼的信中写道,最近肃顺在科场上的案件牵扯得太多,对外交方面手段又太过柔弱,都不合人意,我经常想着要提出点意见,但是想到在外数年却一事无成,觉得很惭愧,还是默默无闻的好。“近来科场事株连太广,夷事办理太柔,均不甚惬人意,常思一陈鄙愚。而回顾在外数年百无一成,言之滋愧,宁默默也。”

在叹服曾国藩谨慎的同时,不禁做了个假设:如果道光年间位高权重的曾侍郎,看不起职位更低的肃顺,那个时候得罪了肃顺,就不会有后面肃顺帮助他的事了。哪怕一个人很公正,对事不对人,也不会随便帮自己的仇人吧!那么这段历史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呢?有些人可能问,如何让弱联系有机会来帮助自己,甚至成为自己的贵人呢?这个问题太难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尽量不要得罪任何人,说不定这个人就是若过年后的贵人。




合格投资者认定

北京浦来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谨遵《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相关私募投资基金产品。

 

阁下如有意进行私募投资基金投资且满足《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合规投资者"标准之规定,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 万元,且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请阁下详细阅读本提示,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


接 受 放 弃
联系我们加入我们法律声明
北京浦来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82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235号 |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10-6621 9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