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庞剑锋读曾国藩 >

庞剑锋读曾国藩

咨询电话:010-66219029
咨询电话:010-63131720

庞剑锋:沈葆桢——有一种朋友不该帮助

朋友是什么?有人说,朋友就是相互帮助的人。也有人说,朋友就是不相互伤害的人。帮助有条件的,而有一种朋友不值得帮助,那就是特别骄傲的朋友。这种朋友,得到了帮助还以为自己牛逼,根本不领情。沈葆桢就是这类人,差点坏了曾国藩的大事。

(一)关键时刻,曾国藩被放鸽子

同治元年八九月,曾国荃的两万部队在南京城外被李秀成的二十万大军围困,非常危险。此时双方耗着,这就十分考验各自家底了,比比看谁更有钱谁更有粮。而这时曾国藩的“猪队友”、江西巡抚沈葆桢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断供四万银两。虽然从前书马很慢,书信很远,但是这种关乎生命的大事,曾国藩竟没收到任何消息。曾国藩在奏疏中就写道,当时我军瘟疫大作,沈葆桢的做法太不近人情了。

“元年八、九月间,臣军疾疫大作,死亡无算,而忠逆大举援救金陵,危险万状,沈葆桢乃于是时截留漕折银四万,既不函商,又不咨商,实属不近人情。”

同治元年九月十三日,曾国藩在日记中表达了焦虑的情绪:“因沈中丞奏截留江西漕折银两,每月少此四万,士卒更苦,焦虑无已。”次日,又写道:“似有处处与我为难之意,寸心郁郁不自得。”要知道沈葆桢是曾国藩一手提拔的,简直关键时刻突然捅刀子,莫非沈葆桢是太平军的卧底?

曾国藩极大地忍耐之后,给沈葆桢写了封私信,表达了对老朋友的理解,还提了个折中的方案,比如分一半,给两万也行!“敝处愿匀分二万金月供韩军,或全提漕折,或漕项一万、厘局一万,皆指有着之款,下欠一万。请公或截部漕、或提地丁补之。”

沈葆桢什么反应呢?就当没看见。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管着江西,发公文给他。沈葆桢回复,没钱。

(二)曾国藩再次被断供

曾国藩想,沈葆桢不给我,我就从别的地方调集粮饷呗!宰相肚里能撑船。同治元年,九江开埠,江西有了新的财政来源,每月可多获数万两关税。曾国藩上奏朝廷,想从九江的关税中抽出三万两送到曾国荃大营,获皇帝批准。沈葆桢又向皇帝申请要把税全部留在江西。皇帝可能都觉得沈葆桢做的有点过分,让他兼顾一下曾国藩“饬抚臣妥筹兼顾,如数分拨”。至于怎么妥筹兼顾,有点模糊。就在九江的官员蔡锦青将一万五千两银子拨付过来时,沈葆桢又跳出来了,他认为蔡锦青没有到他这里批报,程序不到,霸道地要求曾国藩把一万五千两银子退回,否则,还发文到曾国藩处表示抗议。毕竟曾国藩是两江总督,江西本就是他的辖区。曾国藩真是有理说不清,不想刚提拔一个人就参奏他,自己打自己的脸,继续忍吧。

“二年,浔关洋税一案,臣奏拨三万两,奉旨允准,沈葆桢旋奏留专供江、席二军之饷,钦奉寄谕以皖营军饷短绌,饬抚臣妥筹兼顾,如数分拨。逮关道蔡锦青分拨万五千两解至臣营,沈葆桢乃大怒,严札申饬蔡锦青,并移咨诘问臣处,但有峻厉之词,绝无婉商之语。”

(三)没有很过分,只有更过分

沈葆桢到这里已经很过分了,但是还有更狠的!同治三年,饷银极缺,曾国荃围困南京的部队欠饷严重,有的甚至长达十多个月,士兵每日只能喝稀粥,整个军队随时可能会哗变。刚过完年不久,沈葆桢突然启奏皇帝,要收回原本给曾国藩大营的茶叶税和一种叫“牙厘”的厘金,也就是过路费,不给曾国藩了!本来曾国藩部队每个月需要五十万粮饷,有江西厘金的时候也只能发六成粮饷,断了江西厘金之后只能发四成粮饷,也就是活活少了十万粮饷!“此次截留牙厘,不能不缕陈而力争者,实因微臣统军太多,月需额饷五十余万,前此江西厘金稍旺,合各处入款约可发饷六成,今年则仅发四成”。这次,曾国藩终于动怒了,向皇帝参奏沈葆桢。沈葆桢的理由是江西军队已经拖欠士兵工资好几个月了。曾国藩说,我们前线的士兵拖欠工资都十几个月啦!

“而江西抚臣所统各军之饷均发至八成以上。臣军欠饷十六七个月不等,而江西各军欠饷不及五月。”

皇帝呀您来评评理啊,我反省自身,坚信自己对沈葆桢而无愧。我当初推荐他做江西巡抚,我平时也没有得瑟啊,非得让他记我的恩情。我究竟哪里做得不对,让他如此生气啊?

“不知臣有何事开罪,而不肯一与商酌?......人恒苦不自知,或臣明于责沈葆桢而暗于自责?臣例可节制江西,或因此而生挟权之咎?臣曾保奏沈葆桢数次,或因此而生市德之咎?几微不慎,动成仇隙?”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沈葆桢的确不是太平军队派来的卧底,如此做法的确让今天的读者费解,更何况让曾国藩了。曾国藩在结识了沈葆桢后,多次给皇帝的奏疏中都表达了对沈葆桢的褒奖,使得沈葆桢能在皇帝心中刷个脸。咸丰八年九月,曾国藩给胡林翼的信中,也表达了对沈葆桢的欣赏之情,觉得沈葆桢能超过他的舅舅林则徐:“幼丹近亦猛进,心地谦而手段辣,将来事业,当不减于其旧(“旧”应当是“舅”)。”当年十月,给王庆云信中也夸奖了沈葆桢一番:“幼丹为国藩办理粮台,情好良笃。”曾国藩对沈葆桢可真是好到极点,不仅在言语上夸奖他,在行动上也多次向皇帝力荐沈葆桢做官,让他得以升官发达。沈葆桢人生能得曾国藩这一赏识自己的人实是幸事。

(四)沈葆桢的骄傲自大的性格特征注定了难以合作

沈葆桢的行为,江西布政史李桓给出了答案。这位江西常务副省长在给李鸿章的信中说,沈葆桢“极欲自立门户”。原来,沈葆桢就是想自己在江西自立门户,编练出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

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沈葆桢从小性格比较刚猛、骄傲、孤僻。他曾写了一句描写月亮的诗云:“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听听,一点鱼钩般的月亮就满足了!林则徐读了,认为有不妥,替他把“必”字改为“况”字。“何况清辉满十分”,诗意迥然不同。一字之差,反映了翁婿两人的不同襟怀。

另外,长期在纪委工作,也强化了沈葆桢这种刚猛的性格。沈葆桢是道光二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后来迁都察院御史。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这个单位有点类似纪委。咸丰四年,沈葆桢提为江南道监察御史,就是说去巡视地方了,专门监督地方官员。1855年三十五岁才从御史岗位下来,做九江知府。因为那时九江被太平军占着,所以就被调到曾国藩大营工作。这种性格,被工作强化之后,更加放大了某些缺陷,导致他越发觉得自己牛,酷爱“装逼”。

根据《清史稿》记载,沈葆桢曾经怼过很多人,一言不合就离职。大约咸丰八年或者九年和跟某人不合,便打包回家了,给出的理由则是父母年纪大了。“以伉直忤大吏,乞养亲去官。”曾国藩赏识他,让他回来继续上班的时候,沈葆桢也要装下逼。咸丰十年的时候让他做道员(吉赣南道),他不来,“十年,起授吉赣南道。以亲老辞,未出”。注意,这不是守孝在家。如果守孝在家,推辞不就还说得过去,根据曾国藩奏折“该道双亲尚健”。父母都健在,就是不出山,这完全是摆谱,装逼。

可能他是《三国演义》看多了,觉得自己是诸葛孔明再世,必须N顾茅庐才肯出山。同治元年正月初十,曾国藩跟皇帝说,催了好几次,沈葆桢还没来,不过估计能很快来的。“沈葆桢迭经檄催,尚未到营。臣于上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附片覆奏该员堪膺疆寄,钦奉谕旨简授江西巡抚,计可迅速赴任。”

当时的情形,太平军战事正酣,沈葆桢却摆谱,完全没有大局观。这与同治初年对曾国藩的情形如出一辙。所以说,事情总是有征兆的。

(五)当代的“曾国藩与沈葆桢”

其实,过分骄傲孤僻的人就不应该提拔他,帮助他。人才嘛,可以矜持点,也正常,甚至稍微摆谱也可以,但是不能太过分。沈葆桢这样骄傲刚猛的人就不该帮助。就像任正非对李一男那样,花了那么多心思,最后也得不偿失。

1993年,华中科技大学的李一男毕业后就加入了华为。而后的时间里,任正非将李一男当成指定接班人来重点培养。年仅27岁,李一男就坐上华为公司常务副总裁的宝座。2000年,李一男打着内部创业的旗号,创办港湾网络公司。李一男出走时带走了不少顶尖的研发和销售人员,而后愈演愈烈,在密谋上市的同时,港湾会先私下收买华为市场和研发部门的核心骨干,然后这些人并不离开华为,而是专门针对港湾的相关领域进行回避。后来任正非还是宽容他,欢迎他回来。李一男几进几出华为,都受到了任正非的高度信任,可是后来呢?还是离开了,最终还因为内部交易锒铛入狱,对华为损失大于贡献。

(六)结语

经过沈葆桢多次的背叛,曾国藩一度非常生气。根据清代朱克敬的《瞑庵二识》记载,曾国藩曾经怼幕僚开玩笑说,应该在科举考试设一个“绝无良心科”,意思就是指的沈葆桢。“天下事有非贤豪所能济者,有非庸人所能办者,当别设一科,曰绝无良心科。”举座皆大笑。现代生活中,如果哪位朋友碰到了这样恩将仇报的人,可以给他颁一个“奥斯卡没良心奖”。

但是曾国藩并没有一直怀恨在心,并且告诫家人不要对此多言。二人到后期关系有所缓和,这离不开曾国藩豁达的胸怀。曾公做人能有如此宽大的胸襟,正是后辈对其推崇备至的原因之一。同治六年,曾国藩在给曾纪泽的信中写道:“余于左、沈(即左宗棠、沈葆桢)二公之以怨报德,此中诚不能无芥蒂,然老年笃畏天命,力求克去褊心、忮心。尔辈少年,尤不宜妄生意气,于二公但不通闻问而已,此外着不得丝毫意见。切记,切记。”



合格投资者认定

北京浦来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谨遵《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相关私募投资基金产品。

 

阁下如有意进行私募投资基金投资且满足《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合规投资者"标准之规定,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 万元,且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请阁下详细阅读本提示,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


接 受 放 弃
联系我们加入我们法律声明
北京浦来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82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235号 |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10-6621 9029